如何判斷一則事實的新聞價值大???中醫藥學的顯著特征之一整體觀,或可提供借鑒。整體觀具體體現為“天人合一”或曰“天地人和”的理念?!疤斓厝撕汀狈?,可以幫助我們構建起“天地人(上下中)”新聞價值判斷坐標。
理、法、方、藥是中醫診療操作規范的四大要素,也是中醫辨證論治過程中四個依次遞進的環節,為中醫學的基本概念。而中醫學的這一方法論,同樣很形象地詮釋了新聞報道寫作過程的四個環節,對采寫好行業新聞報道很有借鑒和啟發。
評論中,“問題類評論”較難把握。而中醫的“扶正祛邪”法對理清此類評論的導向,則很有助益。
中醫藥學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智慧,其理論和實踐不僅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積淀形成的價值理念,也體現了獨有的思維方式,有著較強的方法論價值。這種方法論價值在許多領域有普適意義,在行業新聞傳播方面,同樣可作指導。運用其方法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開展行業新聞傳播。
“天地人和”法 判斷新聞價值
如何判斷一則事實的新聞價值大???中醫藥學的顯著特征之一整體觀,或可提供借鑒。整體觀具體體現為“天人合一”或曰“天地人和”的理念?!疤斓厝撕汀狈?,可以幫助我們構建起“天地人(上下中)”新聞價值判斷坐標,從而達到上述要求。
首先要看“天”,天在上,天講時,側重宏觀形勢坐標。當我們面對中醫藥領域的一則新聞事實,可以先放在“天”這個層面上評估和考量。此時的“天”可分三個層次:一是行業發展坐標,即行業情況;二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坐標,即國情;三是世界人類社會發展坐標,即世情。因此新聞工作者要有歷史視野,并在歷史視野內明晰當下現實之形勢,尤其對黨和政府有關方針政策的把握。如,從中醫藥新聞傳播的立場審視2019年形勢,中醫藥發展形勢的關鍵詞是“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國情形勢的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情形勢的關鍵詞是“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轉變”“中華文化在世界影響力增強”等。
其次要看“地”,地在下,地講利,側重民眾利益坐標。地講利,意味著每一層次的民眾都會有其利益訴求,因此,新聞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就要時時把關乎不同民眾群體的利益得失作為重要考量因素。
最后要看“人”,人居中,人講和,即我們面對的新聞事實。此時的新聞事實,倘若上順“天”,符合上頭的中央精神、宏觀政策和形勢發展;下接“地”,符合下頭的民眾利益訴求,就可謂“頂天立地”,可謂“人與天地相參”,就能得天地陰陽之“和”氣,能“贊天地之化育”。這樣的新聞事實就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
新聞工作者如果能建構起這樣的新聞價值判斷坐標,就可對眼前的事實迅速作出準確的判斷,做新聞傳播就會心中有數。例如,記者采訪到某市發展道地中藥材種植很有成效,以“天地人和”法作新聞價值判斷,就會迅速發現:在“天”的宏觀層面上,這既推動中藥產業發展,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還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符合新發展理念;在“地”的民眾利益層面上,既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助力新農村建設,道地中藥的高質量還能確保中醫療效,關乎當地民生。因此,此新聞事實具有很高的新聞價值,值得重點報道。
“理法方藥”法 寫好新聞報道
理、法、方、藥是中醫診療操作規范的四大要素,也是中醫辨證論治過程中四個依次遞進的環節,為中醫學的基本概念。而中醫學的這一方法論,同樣很形象地詮釋了新聞報道寫作過程的四個環節,對采寫好行業新聞報道很有借鑒和啟發。
一曰“理”。中醫的辨證環節,需根據中醫理論對病變機理作出準確判斷。對新聞報道而言,則是根據對有關情況的了解,確立報道的主題。只有辨證準確、主題確立,報道才會有思想的定海神針。這一環節在整個新聞報道過程中最為重要,思考確立主題的過程,同時是通盤考慮整體報道的過程。此時,要基本起好標題。標題定,綱舉目張,報道的大規模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曰“法”。中醫的立法環節,需根據辨證所得確定治則治法。對新聞報道而言,則是根據主題展開的需要,選擇好報道的角度?;凇疤臁薄暗亍币惑w,即是中央精神和人民利益的一致,因此新聞報道角度選取的一個原則為,如果是政策性主題,就可考慮選擇民眾利益角度;如果是基層經驗性主題,就可考慮選擇立足中央精神的角度。
例如,“某省提出全省門診、住院使用中醫藥100%報銷”屬于上頭政府部門推出一項新政策的新聞,就可以選取該政策如何給民眾帶來實惠的“某省百姓看病中醫藥費用全報銷”的角度。
此時,要基本確定需要采訪的主要內容、對象。主題貴重大,角度則貴新穎,以最能表達主題、直抵人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為最佳。
三曰“方”。中醫的處方環節,需據治法按“君臣佐使”出具一組方劑。對新聞報道而言,則是立足已定的主題和角度,安排好文章的結構。
這一環節按“君臣佐使”原則,依主題需要,要確定好文章的布局結構,分為幾部分,誰為“君”,誰為“臣”,誰為“佐”“使”;何處有故事,何處有數據;何處有歷史縱深,何處有沖突對比等。
此時,要基本起好小標題,清楚每部分寫什么。結構和小標題確定,文章框架眉目便清晰可見了。
四曰“藥”。中醫的遣藥環節,按已定方劑確定各味藥的合理配伍和劑量。對新聞報道而言,則是依文章布局結構,選取所需的新聞素材。
如同一個藥味組合清晰、劑量明確的方子最終開具。這一環節,新聞報道進入最后的階段,每部分內容要選定哪一個故事,選定怎樣的數據,選定哪一句話作引語,選定哪段歷史作背景等。
如同一個方子貴在藥味最少、藥量最準,而使療效最佳。此時,一篇報道同樣是能以最少素材、最簡文字、最能表達主題為最佳。這完全靠的是筆下的功夫,貴在能恰到好處。
總之,“理法方藥”法用于新聞報道,概括說來,即準確辨證,立好主題;法隨證立,選好角度;方從法出,布好結構;方以藥成,定好素材。
“扶正祛邪”法 理清評論導向
在各類新聞體裁中,新聞評論寫作最難,是因其表達的是觀點,影響的是受眾的思想觀念。邏輯不清,說理不明,人家不信服,則效果歸零;而邏輯清,說理明,若導向錯,則效果為負,其害更甚。所以,寫好評論,準確把握導向,至為關鍵;又因為這對寫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因此也最難。
評論中,“問題類評論”較難把握。而中醫的“扶正祛邪”法對理清此類評論的導向,則很有助益。
所謂“扶正祛邪”,即扶助正氣,祛除病邪。中醫講“正氣充足,邪不可干”,一個人的健康態必然是正氣充足的狀態,因此以“正氣充足”為目的,“扶正”“祛邪”都是手段。然而,當一個人不健康時,往往呈現正邪盛衰的復雜情況,臨床運用時,就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策略。這可對應于問題類評論的三種導向把握。
一曰“扶正祛邪”策略。指針對正虛而邪稍衰的病情,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的治則。以評論比之,即以正面立論為主、反面批駁為輔的導向。
如針對2006年由“取消中醫”風波引發的“中醫存廢之爭”現象,報紙以此策略辨析,可知文化自卑是正氣虛之癥,質疑中醫科學性是邪氣,所以導向上采取以文化自信立論為主、批駁對中醫科學性的質疑為輔,指明中醫當下困境實乃中華文化自卑之憂。
二曰“祛邪扶正”策略。指針對邪實而正稍虛的病情,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的治則,取邪去正自安之意。以評論比之,即以批駁錯誤觀點為主、正面立論為輔的導向。
如針對社會上認為中醫院使用CT、核磁等現代診療設備就是“西化”的觀點,以此策略辨析,可知該觀點之錯誤乃邪實之癥,所以導向上采取以批駁此觀點的錯謬為主、正面闡釋善用現代診療設備可助力中醫藥發展為輔,指明該觀點之誤不僅錯在把本是手段的現代診療設備與西醫畫上了等號,還錯在將活生生的中醫視為了僵化不變的古董,值得警醒。
三曰“攻補兼施”策略。指針對正虛且邪實的病情,以攻逐病邪與補益正氣兼用的治則。以評論比之,即以既要反面批駁、也要正面立論的導向。
如數年前的所謂“專家張悟本”等中醫藥科普亂象,以此策略辨析,可知偽中醫專家欺騙百姓為邪實,正規專家少有出來做科普為正虛,所以導向上取既要批駁偽專家之亂象、又須鼓勵正規專家做好科普,指明面對百姓的中醫藥養生知識需求,既要遏制偽中醫科普亂象,又要創造條件激勵真正的專家從事中醫藥科普。
(作者單位:中國中醫藥報社)